多名致富帶頭人、駐村幹部投身發展白沙山蘭稻產業 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來源:海南日報
- 作者:曾毓慧 吳峯 李羣
- 時間:2020-11-22 09:24:37

白沙山蘭稻。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特約記者 吳峯
通訊員 李羣
11月21日上午,在位於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擁處村的2020年白沙“啦奧門”山蘭文化節活動主會場,八方賓朋匯聚,一同“吃新米,慶豐收”,不少客商亦前來洽談山蘭米、山蘭米酒產銷合作。從5年前的不足千畝,增至現今4000餘畝的種植規模,白沙山蘭稻儼然已成為百姓心中的“金谷子”“致富米”。
在這期間,山蘭米酒散發的“鄉愁”,喚回了黎族小夥朱曉保,他返鄉打造“黎家傳奇”品牌米酒,回饋一方鄉鄰;山蘭米的生態營養價值,也讓當地山蘭稻產業致富帶頭人吉亞才看到商機,發展產業幫村民奔小康。此外,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派駐白沙青松村第一書記陳立斌更是用駐村的5年多時間,將該村山蘭稻種植規模提至近2000畝,助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成效喜人。
一個個山蘭“正能量”人物的努力,讓白沙的山蘭稻產業不斷煥發生機,做強做大,做精做細,並讓更多的人接觸和讀懂了海南黎族特有的山蘭文化。

11月16日,白沙青松鄉擁處村的山蘭稻。 本版圖片均由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朱曉保:文化為魂 山蘭佳釀寫傳奇
作為此次白沙“啦奧門”山蘭文化節的演出嘉賓,由黎族小夥朱曉保組建的樂隊彈奏出一曲曲民謠,讓人沉醉。
在演奏台前方,擺放着一件件包裝精美的“黎家傳奇”與“黎蘭記”品牌山蘭酒,這些都出自朱曉保位於白沙邦溪鎮南牙村的黎家山蘭酒坊。現今,該酒坊每年能產出1萬公斤由古法釀造的窖藏山蘭酒,不僅銷往海南各市縣,還能遠銷島外多個省市。
據悉,2007年,朱曉保背上行囊去廣東打工,先後在KTV當過音響師、音樂總監等職務,也曾經營商行,組建過民謠樂隊。那些年,每次返回老家白沙,他和親朋好友相聚時總要喝上幾口山蘭酒,這份存在於兒時記憶裏的酒香與甘甜,總能化解眾人濃濃的鄉愁。
“祖輩的老人常説,山蘭酒有保健功能,酒裏藏着黎族文化。”2015年,朱曉保決定返鄉打造黎家山蘭酒坊,手工釀製山蘭米酒。創業以來,朱曉保堅持採用 100%純山蘭糯米為料,以磚火為灶,用柴火蒸煮,在地缸發酵;釀出好酒後,他堅持在酒窖存放1年再銷售上市。最初的幾年,酒坊資金遭遇運轉困難,朱曉保甚至重操舊業,再次邀約樂隊組團演出,賺錢貼補山蘭酒產業。
耐得住悠長歲月的寂寞,好酒才能更香醇。2017年12月,朱曉保的酒坊第一批窖藏酒上市,並在海南冬交會上廣受好評。現今黎家山蘭酒坊已擁有“黎家傳奇”和“黎蘭記”兩個山蘭酒品牌。朱曉保也先後獲得2019年度海南省“誠實守信 道德模範”稱號、2020年海南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農業農村組一等獎等。

11月21日,在白沙擁處村,遊客體驗山蘭稻手工脱粒。
吉亞才:生態種植 山蘭種出新品牌
每逢山蘭豐收時節,擁處村黨支部副書記吉亞才總有忙不完的活兒,既要忙着組織合作社成員收割、晾曬、加工山蘭米等,同時又要協助張羅“啦奧門”節慶,與新老客户洽談合作訂單等各項事宜。
“只有堅持以原生態方式種植山蘭稻,才能生產出富有營養的山蘭米,產業才能幹得長久。”吉亞才説,以自己負責的白沙仙婆嶺種養專業合作社為例,每逢坡地上生長雜草,光百餘畝稻田的除草工作,就耗費了大夥不少工時和精力,但眾人都曉得,這般付出總是有回報的。
“現今,1斤山蘭稻穀收購價是7元,每畝能收成大約200斤穀子,這行情多好!”今年,擁處村民鍾亞忠種植了大約10畝山蘭稻,此刻,他樂呵呵地曬着自家的賬本。
但在以前,這一“金谷子”卻讓當地農户們瞧不上。擁處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王凱介紹,黎族山蘭旱稻只適合種植在坡地、山谷,一年只能種植一季,且畝產量僅為200斤左右,再加上白沙青松鄉路段偏遠,種出來的好穀子也困於銷路。
2014年,擁處村山蘭稻種植規模僅為百畝左右,但吉亞才十分看好山蘭稻產業市場,也是這一年,他牽頭動員村裏的10户農户成立白沙仙婆嶺種養專業合作社,並註冊了“清香谷”山蘭米品牌拓展銷路。
在駐村單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技術幫扶下,吉亞才積極動員村民參加山蘭稻等特色農業技術培訓,並不斷完善合作社播種、管護、收割、包裝到銷售的“一站式”生產鏈。據統計,去年擁處村山蘭稻種植面積已接近800畝,收成將近20萬斤。
2019年,吉亞才入選海南省首批“南海鄉土人才”,並榮獲海南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現今,該合作社合作成員已增至百餘户,村民抱團發展山蘭產業幹勁十足。
陳立斌:五載耕耘 山蘭扶貧摘“窮帽”
在白沙青松鄉青松村,山嶺裏、坡地上,成片的山蘭稻長熟了一輪,又割完一輪……駐村5年多以來,這一幕幕的豐收畫面不斷重現,駐村第一書記陳立斌越看越歡喜。
“2015年,我剛來駐村扶貧時,全村只種植了三四百畝山蘭稻。”陳立斌介紹,青松鄉距離白沙縣城約60公里,山路曲折陡峭,而青松村又是該鄉最偏遠的村莊,全村共有348户,其中187户是建檔立卡貧困户。
陳立斌注意到,青松村村民產業幾乎以橡膠、甘蔗等傳統產業為主,管理方式粗放,農作物產值偏低,唯一算得上特色產業的山蘭旱稻同樣有這些問題,村民們只將其用於釀製米酒,或招待親朋好友,幾乎產生不了經濟效益,“多年來,大夥被‘窮帽子’扣得幾乎抬不起頭來”。
“一畝山蘭稻能產200斤穀子,每斤收購價至少有7元,只要家裏墾出六七畝地來,加上銷路順暢,每輪收成萬元準不成問題。”經走訪調研後,陳立斌的建議也得到了各級扶貧部門的大力支持。
“我還借力派出單位,發揮黨報文化宣傳的優勢,努力挖掘、加大宣傳海南黎族山蘭文化,依託舉辦民俗品牌活動,打造山蘭產業,有效助農增收。”陳立斌介紹,在幫扶單位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的積極協調下,海南省農業科學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科研專家分批組織村民參加山蘭稻種植管護培訓。
在“政府搭台、文化唱戲,企業助力”的齊心幫扶下,2017年,該村山蘭稻種植規模增至850畝,到2018年達到千餘畝,至2020年逼近2000畝,在山蘭米價格持續走俏間,產業扶貧增收成效喜人。
冬去春來,陳立斌先後榮獲白沙最美扶貧第一書記、2019年度海南省打贏脱貧攻堅戰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現今,他依舊堅守在這個偏遠的村莊裏,期待着來年山蘭飄香時。
(本報牙叉11月21日電)
原標題:多名致富帶頭人、駐村幹部投身發展白沙山蘭稻產業,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勤耕“金谷子” 迎來好日子
責任編輯:王平-
新海南手機客户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户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
帆船帆板隊海口冬訓忙
- 海南圖片
- 2021-01-06
-
新動物防疫法: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動物需檢疫
- 看天下
- 2021-01-22
-
2020尋找海南最美執業藥師評選活動
- 活動
- 2020-12-22
-
瓊海檢察向人民交上這樣一份答卷——瓊海市人民檢察院2020年度工作報告
- 海南社會
- 2021-01-22
-
瓊樂高速樂東服務區商業業態競商項目競商公告
- 公示公告
- 2021-01-21
-
《海南自由貿易港海口江東新區條例》解讀
- 權威發佈
- 2020-12-31
-
海南自貿港一週大事記 | 海南自貿港建設蓬勃展開!建設成效首次集中發佈
- 二零二一
- 2021-01-18
-
三亞市常見熱帶水果零售價格表(2019年8月16日)
- 便民資訊
- 2019-08-16
-
海南自貿港一週大事記 | 黃金週假期海南離島免税8天銷售10.4億元
- 自貿專報
- 2020-10-12
-
教育週刊 | 海南高校社團助力校園文化建設
- 海南文體
- 2021-01-21
-
透視2020海南經濟年報:調結構轉動能 高質量發展成色足
- 海南經濟
- 2021-01-22
-
海南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籌備工作全部完成
- 海南時政
- 2021-01-22